运输队一共8辆货车,这回就要出去四辆,原因是县城纺织厂要引进苏市第二纺织厂淘汰的几台机子,姜知年听了一耳朵,大概是纺织厂来了个比较有进取心的领导,正从各处下手准备搞点新东西。
四辆车一共去了七个人,除了姜知年这个临时工,还有一个因为腿受过伤转做维修工作的老司机,也难怪人手紧张,本来入夏之后县里运输任务就多,跑长途还不得不多带几个人押车。
但县城嘛,一年到头也跑不了几趟跨省长途,除非市里干不完往下派任务。
林开原63年转业来云安县,才组建了县城的运输队,不管是以前车少还是现在,运输任务就没少过。
作为司机他当然开心,毕竟出车有补助,但作为队长又很烦,车不够啊,他也要不来车,地区运输公司也就二十几辆,去年他硬是磨来两辆,运输压力有所缓解,这一出长途又要加班加点。
姜知年感觉这也和目前的调配方式有点关系,做不到实时整合信息,全靠人工派单,不过她也没有好办法就是了。
一路上除了点爆胎的小事故,再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至于他们所说可能会出现的拦道的,没见着人,但路过过被人为破坏的路段,合理怀疑就是手段之一。
姜知年也知道了自己跟车的最大作用,林师父一上车就叫她睡觉,等晚上了他的值夜任务就顺理成章给了姜知年,美名其曰她能熬。
姜知年怪无语的,你要是开头车还敢这么放手我才敬你是条汉子。
他还催着姜知年尽快熟练车辆维修,赶紧把实习证拿了,下回他们就能换着开,反正姜知年也不图当正式工,队里也没多余的车,她这种临时工就是最好使的。也就周晓伟成分不好,政审过不了,不然就让他也去考了。
姜知年:……
资本家啊你!
到苏市时已经是第四天上午,纺织厂的技术员们早坐火车来验过货,所以交货、装车都很顺利,这样的长途就算纺织厂的人再着急,他们也是要歇一天再走的。
林开原熟练地找仓库的工人套近乎拉关系,存车换票,歇了一晚就,拉着姜知年就往苏市最大的商场走,要她帮他给女儿选礼物。
这个年代流行的东西好像都差不多,转了一圈选好东西,姜知年去了特色柜台,各种扇子、刺绣、丝巾,朴素年代的它们也是异常美丽,当然……价格也很美丽。
林开原不知从哪听说苏市也有的确良,去了成衣档口排队。
姜知年觉得他痴人说梦,早几年这种面料一直是进口又出口,国内供不应求,去年沪市有一批的确良衬衣上柜,因为抢的人太多,还酿成顾客一死六伤的惨剧。
听说沪市合成纤维厂已经建成全国第一条原料生产线,但年产量不高,原料(聚酯切片)依靠进口,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化纤自由。
姜知年买了一堆丝绸制品,还斥巨资买了一幅可折叠的小插屏,真好看啊,忍不住就剁了手,这都比她一个月工资贵了。又看见别的柜台有卖塑料拖鞋,一双才两块五——瞬间感觉草鞋事业没指望了。
她想了想买了三双,县城供销社还没见过,哄孩子应该不错。
林开原果然没买到的确良,最后买了一条简约的卡其色大翻领风衣式连衣裙,俩人从商场出来后,又逛了点心铺子、文具店,看见街边有照相馆,姜知年又拉着林开原请师傅帮他们和地标建筑合影,留完地址,她惊奇发现照相馆里还有苏市著名景点的现成照片,那师傅说可以买,只是要比拍照贵两毛。
60年代版明信片?可真有商业头脑,姜知年在林开原痛心的表情里买了五张,照相师傅喜滋滋收钱,并大方免了他们那张合照的钱。林开原对她花钱大手大脚万分嫌弃,此时他还不知道姜知年买那些不当吃不当喝的漂亮玩意儿花了多少……
姜知年顺路进了邮局,买了信纸信封和邮票,当场写了一封信夹着照片寄出去,三样都买了多余的,林开原又是一阵叨叨,以前也没发现这姑娘这么能花钱啊。
姜知年:那能一样吗?这是苏市哎!
他们逛过景点吃过饭,大包小包回了招待所,其他司机也跟他们差不多,都买了土产准备带回去。
比较夸张的是那位腿瘸了的常大伯,他本来也是司机,后来出车祸伤了腿,但因为有一手认路的好本事,出远门常会带上他。
他没出去逛,守车的时候跟工人搭上线,买到了厂里的瑕疵布,连留下来跟车的技术员都是一副想要顶礼膜拜的表情。
社交大佬静悄悄啊,他一路都话不多,连司机们得知姜知年失忆笑话她时,他也只是淡淡微笑不怎么说话。
姜知年在房间内又写了一封信,赶在第二天出城前投进邮箱,为此还挨了林开原一顿臭骂,依旧是诸如“脑子糊屎”“猪脑子”之类的陈词滥调。
姜知年:听多了还真是毫无杀伤力呢┐( ̄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