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枝繁叶茂,遮住了一方天地。
阴凉下攀附着成堆的知了,从胡府不停歇的鸣叫着,一路传荡开,声音飘得很远很远,飞停在东宫的一隅。
“呈安,你以为边关之事该当如何处理?”
太子萧怀常手中还在写着请帖,他挥笔,一道朱砂印在纸上,有点像氤氲开的血迹,殷红得引人注目。
段牧席被特许赐座,他目光扫过微微被风撩开的珠帘,尔后轻语道,“战事已经兴起多年,纵使我朝少有败绩,可是……”
话停在这里。
“你但说无妨,且当随意谈谈心,孤想听听你的见解。”萧怀常行云流水的写完一张,把它放在旁边稍微晾晒着,等朱砂干透。
段牧席眸光流转过些许锋芒,和着珠帘碰撞的声音,响起他的回答,“出战是为护我国安宁,如今天下已定,我朝称霸,加上皇上治国有方,举国已有兴兴向荣之态。”
“若近几年再频繁开战……臣私以为不必要操之过急,一来威压太过,恐惹得周围小国联合群起反抗,二来,我朝百姓也难堪征兵重税。”
萧怀常顿笔,“身为将军,瞻前顾后,似乎有点妇人之仁?”
“或许如臣一般的武将杀生太多,心中正缺那一份仁爱?要敌国臣服要百姓顺服,光靠刀枪是做不到的。”
听到这句话,萧怀常并没有责怪段牧席辩驳的意味,他目光带了点欣赏的笑,心里对段牧席的看法颇为赞同。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也知道。
可是这种言论在武将中却罕有听闻。
如果天下太平,息了战事,那武将的用处便难以体现,很可能又要回到任由文官口诛笔划,处处被压一头的境况。
所以对于战争,只要能够攻城略地建功立业,他们那些人向来是不会喊停的。
段牧席此子却不同。
他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年纪轻轻立下赫赫战功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一颗仁义之心,把百姓民众考虑进去。
善战,不好战,敢于直谏忠言,身后也没有盘根错杂的宗族势力。
这正是他现在需要的人才。
萧怀常得到满意的答案,将干了墨的请帖亲手递给段牧席,“六月初六天贶节,陵水天有一场宴席,届时一半的官员都会赴宴,你初回京,也应该多参与参与这样的活动,好叫别人看看叱咤战场的段将军是何般人物。”
赴宴的目的不可能只是为了混个眼熟。
段牧席的面容看不出波澜,他素白的衣袍像凝着雪,银色的护甲在室内泛着隐约的光,那眼眸聚起暗流,“臣明白。”
萧怀常看一眼天色,已经临近下晌,没再留段牧席,示意他可以先出宫了。
段牧席拱拳拜别。
他盯着段牧席离开的高挑背影,脑子里忽然想起自己的七妹妹萧如珂。
如珂谦柔,又爱侍弄草药,和这容易受伤流血的将军做一对,或许也有几分相宜?
阳光落在屋檐,顺着高墙照下去,错落在地面,一边是炽热的光,另一边是阴郁的的暗色。
宫道悠长,段牧席行走在其中,阴影笼罩着,一步一步,冷意借势爬上了他的身躯。
快要行至玄金门的时候,有人叫住了他。
“段将军。”
段牧席掀起眼帘,随后又垂下去,并未再看,他不咸不淡的行了个礼,“段某初回盛京,敢问怎么称呼?”
这句话说不上得体,甚至可以算是有些无礼,配上他毫无敬畏的表情,简直像是没把萧怀朝放在眼里。
“段将军不认得本王?”萧怀朝挑眉。
段牧席面色淡漠地像是有点倦怠,“王爷见谅,臣乃武夫,粗鲁眼拙,实在不认得。”
萧怀朝微微笑着,“看段将军和碧珠似乎有几分亲近,还以为她会和你提起本王。”
“并未。”段牧席听见“碧珠”二字,这才重新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