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以璇不扭捏、不避讳,讲得坦坦荡荡,“我在签约海帆前的收入都来源于这个。”
“没毕业就能凭自己的本事挣钱,楼楼,我都自惭形秽了。”
杜禾敏实名佩服,“你一幅画的售价大概在什么区间,能说吗?能就能,不能就不能,我绝不是……”
“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
“楼老师说的货币单位,是澳元吧?”何欢插了句。
“……是。”楼以璇的马虎没打过去。
“澳、元?”
杜禾敏右看何欢,前看楼以璇,“我又孤陋寡闻了,澳元跟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比人民币值钱是不是?”
久不出声的林慧颜答疑解惑道:“大约1:4。5,1万澳元约等于4。5万人民币。”
好家伙!
杜禾敏偷摸着算了算,倒吸一口气。
楼以璇至少得是个百万大户!
当今社会存款一百万人民币是没什么了不起,可楼以璇才刚毕业,才刚二十出头啊!
“楼楼你太行、太牛了,年纪轻轻就发家致富了哎!实乃青年楷模。”
“杜老师,你好浮夸。”楼以璇被杜禾敏夸得脸红。
虽知杜禾敏绝无冷嘲热讽之意,但她心下惴惴,林慧颜会否觉得她是在变相“炫富”?会否以为她是在自负自满?
百密一疏。
未曾料到何老师会抓住货币重点,更未曾料到林慧颜会熟知两国的汇率换算。
“有吗?哈哈!我明明都是肺腑之言。”
杜禾敏看到楼以璇羞恼的模样,扳回一局,乐开了花,“好啦好啦,我不说了,不然你又要堵我嘴了。”
说着夹起鸡腿:“我自己堵行吧。”
楼以璇摇头笑。
杜老师这心态和状态,哪像是33岁,23岁还差不多。
“等下。”
何欢突然叫停杜禾敏,侧身在置于邻座的包中翻找出一个方形小袋。
“我这儿有一次性手套。”她撕开缺口,“杜老师、楼老师,你们俩一人用一只,正好。”
“何老师也点外卖啊?”
杜禾敏放筷子先接了,抽出手套,分一只给楼以璇。
楼以璇接到手,近朱者赤,发扬起了杜禾敏的“夸夸文学”:“点不点外卖,何老师都乃温柔贤惠的典范。”
何欢拿筷子敲了下餐盘:“你们两个行了啊,都别说了,好好吃饭。”
“好的何老师。”
“好的何老师!”
两人异口同声,旋即相望笑笑,乖乖闭了嘴。
林慧颜的存在感很低,又很强。
她吃饭的动作小到只动手腕,吃饭的声音小到还不如一次性塑料手套的声音,却又会在楼以璇手指将要触到沾有油渍的汤碗时,用距离更远的左手抵开。
“碗口有油,擦了再端。”
食堂每日供应两款汤,今日是番茄鸡蛋汤和酸菜粉丝汤。
楼以璇的这碗跟杜禾敏、何欢的一样,都是半碗量的番茄鸡蛋汤,因为是杜禾敏帮她们打来的。
她要喝番茄鸡蛋汤,杜禾敏也见她喝过。
可杜禾敏没准确观察到的是,楼以璇自己打的番茄鸡蛋汤里,只有鸡蛋花,没有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