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俞成武看着阿娘担心的样子,点点头。
「他娘,给两兄弟扯厚布做套衣裳,剩下的钱,给你我也做一件。」俞有粮总觉得这钱来的太快,必须花掉。
俞有钱赵娟把钱十个一串,穿好,又数了数,连箱子交给龙龙玩会儿。
「你双身子就在家帮忙,我多跑跑镇上,二嫂卖东西,二哥洗碗,我收钱给打下手。我们家生意好有人眼热呢,我必须每天看着去。」
「知道。家里好不容易多了个来钱的门路,我又不傻,三天能拿这么多,长久下去零钱有了。家里有钱,都是一家人,谁愿意三瓜两枣的计较。」
赵娟惊讶的是婆婆的态度,婆婆这个分法,把成本全算在家里的总帐上了,分到他们二房丶三房头上的钱就多了。
他们手里有了钱,是不是老两口就准备给三个儿子分家析产!
算了,想那么多没用,先把眼下的生活过好。赵娟笑着扶了一下肚子,这孩子出生家里条件就能好了。
又是一天,清晨,俞荷把鸭子赶到河边,担心今天恢复原价的一百多斤胡辣汤能不能卖出去。
等她从河边回来,二婶二叔和三叔龙龙成武哥已经回来了。
俞有钱一见面就说:「俞荷,太好卖了。明天我们要去迟一点,慢慢的把时间固定下来。这样大家都能休息好。」没命了,赚再多的钱都没意义,这个道理,俞有钱三天就想通了。
唐二婶也跟着点头,道:「太好卖,一共卖了二百二十八碗,给他大姑带了几碗。」
「这钱,等九月初一一起分。」马三面现在不徵求儿子儿媳的意见了,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文文穿一百文一串,用专门的箱子存着。
又卖了两天,渐渐的客源固定,家里人镇定自若安排好时间,早上卖一个时辰,不急不赶,食材也好准备,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
秋风瑟瑟,一场秋雨一场寒,俞二叔二婶彻底接过卖胡辣汤的活,每天赶早市来回一个时辰,其他人开始打理庄稼。
九月初一,中午吃过饭,马三面先说黄豆地种麦的事,接着就是大家期待了十来天的分红。
一百二十斤算下来也就二百碗左右,一碗2文,一天卖400文,11天——四两四钱。
这是毛利,除过每天一百多的成本,俞有地能分到一两二钱,俞有粮和俞有钱各得六百。
俞荷分得610文,加上先头存的一共有九百多,马上存到一两了。
大人们要拔黄豆抢种冬麦,牛也不能用了,俞梅俞成武接过做胡辣汤的生意,带着俞荷龙龙卖,四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卖五十多斤,挣一百多四个人平分。
这段时间,码头上早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胡辣汤,可是他们的味道始终比不上俞记正宗。
加上俞家只卖2文钱一碗,再降价也没赚头,他们一点不影响俞家的生意。
明天就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了,俞荷天没亮起来打上了十八只鸭子的主意。
这十八个鸭子从六月以来,费她功夫最多,可以下锅了。
做生意的妥了,俞荷抱柴先烧了一锅开水,拿着菜刀直奔后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