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地图啊,不过不是我们派出所的,是我们郊区分局辖区的地图。”所长说,“你需要吗?我给你一份?”
“好啊,好啊。”冯凯说道。
拿着铁锹和地图,冯凯让派出所派出一辆摩托车,把他送回了市局。
卢俊亮此时正在为一起强奸案件做精斑血型,见冯凯回来了,说:“今天看师父回来之后,脸色好了很多,你们俩是不是和好了?”
“你别总和好和好的,我和他又不是小夫妻闹别扭。”冯凯白了一眼卢俊亮,把铁锹丢给他,说,“几个月前的物证,保护得很好,找指纹没问题吧?”
“我试试吧。”卢俊亮说,“二中队刚破了一起强奸案,血型吻合,不能排除。”
冯凯知道,在没有DNA检验技术的年代里,血型检验是一个很重要的物证比对手段。如果嫌疑人的血型和现场提取的嫌疑血型没比对上,是可以对嫌疑人进行排除的,但如果嫌疑人的血型和现场提取的嫌疑血型比对上了,却不能直接认定嫌疑人就是在现场留下血迹的人的。血型检验可以证“否”,却不能证“是”,这就是卢俊亮说的“不能排除”的意思。所以,血型检验的证明效力是很有限的。而当下的技术只能从血液样本里检测血型作为甄别依据,确实是时代所限。于是他说:“我倒是给你一个建议。咱们支队不是正在筹备搞一个技术大队吗?等人手多了,地方宽裕了,一定要搞一个房间,专门作为保存物证用,就叫物证室。”
“物证室?”卢俊亮说,“听起来不错。分门别类,找起来好找对吧?”
冯凯说:“那是一个作用,无论什么陈年旧案,你都能找出当年的物证。有些人在法庭上翻供,有些人在监狱里申诉,要是复核,都能找出物证。还有一个关键的作用,就是你现在看起来没用的物证,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可能就非常有用了。”
“技术怎么发展?用新的办法看指纹?”卢俊亮好奇地问。
“除了指纹,还有其他的。”冯凯说,“比如你现在做的血型,只能排除,不能认定。以后假如可以像检验指纹一样,检验人体的细胞,说不定准确率比指纹还高呢,说不定数据比指纹更简洁呢。那时候,这些目前还没用的物证,说不定就成为破案的突破口了。”
“保存物证,等待新技术的出现,这还真是有意思。”卢俊亮听得一脸憧憬,但又忧心地问道,“不过,科学技术能发展那么快吗?要是等到这项技术出来了,犯罪分子都已经老死了,那还有啥用啊。”
“不会,很快就会出来的,相信我。”冯凯笑着说。
“不对啊,如果有了技术大队,也是你当大队长,你和我说这些干什么?”卢俊亮笑着说。
冯凯愣了一下,说:“反正你记住我说的话,一定要提议把物证室建设起来,规范使用,将来肯定能用上。我这个人呢,可靠不住,说不准哪天就不在了。”
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冯凯还没有从“掏心窝子”的过程里走出来。不过听在卢俊亮的耳朵里,却不是那个意思。
“呸呸呸,别说晦气话。”卢俊亮赶紧说道,“咱干公安的,不兴说晦气话。”
“这个铁锹,你认真做啊。”冯凯连忙岔开话题,说,“我可是给顾支队立下过军令状的。”
说完,冯凯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去了海关的办公楼。
可能是因为顾红星之前给海关打过了招呼,所以海关缉私部门的负责人很热情地接待了冯凯。
从负责人的口中得知,这一起轰动全省的缉私大案,目前已经降下了帷幕。海关和公安精密配合,捣毁了位于龙番市的走私窝点10余个,销赃窝点5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0多名,缴获走私货物数万件。
这200多名犯罪嫌疑人中,就有20多名国营运输公司的司机。这些司机也是受到了走私成员的蛊惑,为了牟取私利,承担了走私运输的主要渠道。而这20多名国营运输公司的司机,有5名供述自己曾经被抢劫过,但损失都不算很大,大多是自认倒霉,掏钱赔上了本。只有何强,因为拉的都是烟酒,而且每次拉的货物最多,所以损失最为惨重,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赔偿能力。
“也正是因为他赔不起,恰好又遇见你这个火眼金睛的公安,这一起走私大案才被我们发现了线头,顺藤摸瓜,彻底给他们捣毁了。”负责人说道。
缉私部门显然是为了给冯凯节省时间,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在冯凯在仓库里找铁锹的工夫,他们已经对案件中所有有关抢劫的内容,都在卷宗里找了出来,还专门去了一家招商引资的大企业,借用他们的复印机给复印了一份。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复印机可是一个稀罕物件,只有进口的,没有国产的,拥有复印机的单位也是凤毛麟角。而要使用别人的复印机复印几十页纸的材料,估计得让海关的负责人亲自出面才行。
他们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冯凯十分感动。不过他也知道,除了顾红星提前打过招呼,还因为他冯凯就是这一起走私大案得以侦破的起始点。所以,海关的同志才会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找出专门的人为他周到服务。
那一刻,就像是几年前他们押解盗窃团伙回到市里的情景一样,冯凯又感受到了自己刚刚入警时的那种荣耀。
拿着一沓复印材料,冯凯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股东风,就是冯凯能不能从这些材料里,找出指向车匪路霸团伙的线索。一旦抓住了线索,冯凯相信自己是可以破案的。
真诚道谢之后,夜幕已经降临,冯凯骑上自己的摩托车,披星戴月,向市局驶去。
3
刑警支队里静悄悄的,顾红星不知道忙什么别的案件去了,只有暗室的门缝里透出红色的光芒。可想而知,卢俊亮应该是在锹柄上找到了指纹,拍过了照片,正在冲洗中。
冯凯知道,现在已经是1985年了,社会各界对指纹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想再用几年前那种忽悠每个人按手印的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了。既然没有获取“指纹库”的可能,那么即便有了指纹,也不能直接破案。想要破案,还是得从调查情况入手,找出这伙车匪路霸最有可能藏身的位置。
“偷咸肉的案子,就是这样锁定范围的。”冯凯这样告诉自己。他还记得几年前,很多被偷的群众来公安局门口聚集,顾红星不厌其烦地一个个登记住址,最后在地图上画出了犯罪分子所在的范围。
这就是陶亮那个年代流行的“犯罪地图学”的雏形了,他目前计划着的办法,就是照葫芦画瓢,再试试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