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夜不收前面探查发现来者全是精壮骑兵无一老弱女眷,当日就集结人马发动了突袭,和包抄。
张家口这么久以来互市贸易的粮食并没有浪费,给张家口扩充了六千多的马匹,其中还吸纳了不少蒙古族的少年入伍。
那群突袭的达奇鄂尔骑兵与女真残余势力被全部俘虏,山西煤矿又将迎来新的一批矿工。
在经过了数次突袭未果,反而被不断给张家口送人送马的经历后,天灾加持下,蒙古诸部终于逐渐统一了口径,愿意以手上残余的女真贵族换取大魏正式的互市。
第一批特使在京师吵了个天翻地覆,依然没有让京师众人下定决心互市,毕竟鞑子的特性大家都清楚,说好听的是互市,但是一旦互市,就要派大量官吏驻守。
而来交易的蒙古人多了以后,就又容易搞回强买强卖那一套,手中有刀的蒙古人可不会那么好声好气的和你讲价,打闹起来,难免互有伤亡,这等苦差事自然很不得人心。
久候不至,蒙古诸部又提出来一个新的交换条件。
那就是除了女真贵族外,还有少部分的李家军残余势力也在蒙古,可以一并当做交易送回大魏。
这下整个朝堂倒是安静了,朝中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到了龚敬身上。
龚敬的出身大家自然心中清楚,他早年在戚家军,戚家军解散后,他就加入了辽东的李家军,镇守边关。
九边之中,辽东即是重中之重,辽兵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强兵。李家军在边关世代为将,每年六百万的军饷养着,自然也养出了李家军拥兵自重,养寇为患,辽东诸地早已成为李家私产,其中的士兵也只知李家不知天子。
当然其中先帝不少神操作也贡献了让李家军离心的一份力。
而龚敬当年之所以被派去永明城那种比建州女真部还要偏远的地方,一度已经接近蛮荒的奴儿干之地了。也不过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李家军首领李辰牧被变相流放。
结果风水轮流转,一招京师沦陷,李家军原本为防守蒙古和女真而设,见女真借蒙古入侵大魏,而京师沦陷后,李辰牧带着数十万投了女真。
这也是导致大魏被道气数已尽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连大魏最强的战力都投了女真,谁还会相信大魏还有起死回生之力。
然而前太子于危难之际,却一点点将大魏扳了回来。
投了之后的李家军很快便在女真人的忌惮与瓦解下,不得已交出了李家军的控制权,不少的辽军被就地解散,或充入汉军旗,或沦为汉奴,自此声名赫赫的李家军消失在众人面前。
在前太子攻回京师之前,李家人的消息也早就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众人只以为他们死在乱军之中,或者是早就和女真人一起逃了,却没想到对方居然落入了蒙古人手中。
如今更是成为了蒙古互市交易中的一个筹码。
这不知道让多少的大魏臣子为之唏嘘不已。
龚敬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稳住情绪。
“鞑子性情暴戾,如狼似虎,你软一分,他进三尺,你硬一些,他就让你三分。稍有不如意就兴兵入侵,说是请求册封纳供,搞的好像是我大魏为难对方一般,实则如果没有将对方打痛,早晚还有一战。”
“互市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女真之辱总有一天,我们自然会报回来,这些鞑子只是探路的,切不可因为一些绳头小利而误了大局……”
众人:如果张家口的小规模互市不是你闺女亲手开的,大家会更相信你说呢!
最终,互市的要求还是被搁置了,众人一致决定再观察观察。
而此时的张家口,大量被安排到附近地区担任官职的官吏,听闻了大量蒙古鞑子被俘虏的消息后,蜂拥而至。
第142章代价不怪那些官吏激动,实在……
不怪那些官吏激动,实在是北方地区本来就在农耕降水临界线周围,然而被小冰河时代的气候一轮又一轮的收割后,几乎快养不活人了。
张家口地区早先被女真人和蒙古人来回肆虐,能跑的早就跑没影了,还有的则被裹挟着带出了张家口。
这可苦了被安排到此地的那些官吏了。
因为每一位官吏被安排到地方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份由吏部根据各地情况,苦心赶出来的《区域规划书》,里面详细的从基建、经济、人口、民风等等维度分明别类的标注了官吏们的考成得分点。
与之配套的还有一本《官吏手册》,模仿的《民兵手册》写的一些关于基建细节、配套种植、民兵乡勇组织、村校、劝学、还有驿站维持与发展,经济产业探索发展等诸如此类,手把手教你如何为官为吏的小百科全书。
只要不是个傻子,老老实实按照规划书上的一步步来,起码每三个月一次的考核通过是没有大问题的。
当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多少会限制一部分官员的发挥,但是在急需重建整个大魏基层官吏制度的当下却是无法兼顾了。
因此,每个地区都有相应的耕地和基建赋税标准,虽然偏远地区的条件会放宽一些,但是不可能什么不做。
而不管是种地还是基建或者搞经济,都需要人口。
毕竟西北还未收回,西南还在战乱,两广地区由于沿海贸易导致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被踢出了流放区域。官方流放罪犯,安置流民也都是往辽东、大琉球、琼州等地去,因为隔的远,大家都不了解,话术也多。